2024年8月,蒋某在短视频渠道上一条涉“听话水”的视频下留言“真的假的”,很快就收到陌生人私信,对方发来一份名为2024爆款产品介绍的PDF文件。在这份文件中,“催情水”“”等被标示为爆款,用法用量、起效时刻也都具体列明,许诺保密发货、货到付款。
出于猎奇,蒋某下了一单,几天后收到两个装有无色无味液体的化妆品分装瓶。“我试了一下,肯定没作用,这才清楚自己上圈套了。”但蒋某自知自己的购买行为不当,上圈套后便没再联络卖方,也没有报警。
经查,公安机关发现所谓的毒品是经过简易包装后的自来水、维生素片和口香糖,而卖家竟是就读于该学院的三名大二学生。
“咱们以为买这种东西的人清楚自己的动机见不得光,不会报警的。”彼时,刘某刚刚年满18周岁,到达了经过物流公司保密发货的年纪,一番评价后他觉得此事危险小、收益大,是个不错的商机。
刘某经过短视频“自学”了一整套行骗流程,在宿舍捣鼓了几个月后,引起室友向某的猎奇,听到能够赚钱,两人一拍即合,又拉来室友伍某,想着一同把“生意”做大。
刘某担任统筹,向某和伍某则首要担任包装发货,三人分工有序,生意做得“绘声绘色”。直至2024年9月案发,被公安机关确定的违法数额已达60余万元。
“以三名大学生之力很难到达这样的违法规划。”望城区检察院接到头绪后,当即依法介入。检察官在阅卷时发现疑点:三名大学生在短期内完结数十万元买卖,快递单显现发货地址却触及多省。
该院向公安机关提出引导侦办定见:固定微信聊天记载、买卖流水等电子依据,要点筛查“引流—接单—发货”的资金流向;整理快递面单信息,反向追寻上游人员。
经查,侦办人员在刘某手机里发现其与胡某的长时间联络记载。胡某团伙专门在短视频渠道用“液体”“白色药片”等隐晦词汇引流,将客户“甩单”给刘某等多个“发货点”。随后,胡某等7名上游人员(均另案处理)在海南、广东等地相继被捕。
2025年3月,该案被移送至望城区检察院审阅查看申述。检察机关以为,刘某等人片面上具有欺诈成心,客观上经过虚拟药效、假造产品介绍骗得资产,遂以涉嫌欺诈罪提起公诉。
经法院审理,6月16日,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二个月,并处罚金20.3万元;向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,并处罚金7万元;伍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,缓刑四年,并处罚金5万元。
![]()
成果发布:每周一获奖名单将在大众号菜单栏“抢手”——“”中发布,中奖者需在48小时内私信联络客服收取,逾期视为抛弃。